《欢迎来到你的世界》|建筑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核心书摘
《欢迎来到你的世界》是一本讲建筑的书,但它又不仅仅是讲建筑,这本书从心理学、建筑学、美学甚至是社会学的角度探索建筑对人类情绪、认知和幸福的影响,在帮助我们了解人类与建筑的关系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通过改造建筑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方法。
作者戈德哈根总结了建筑对人类影响的实质、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建成环境的建议。书中有许多专业名词和生涩表达,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独特的、有趣的认知体系。
关于作者
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曾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书10年,并且在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韦尔斯利学院和瓦萨学院任教,是美国首席建筑评论家之一。
本书鲜知
学什么?消极的暗示,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差
作者戈德哈根在《欢迎来到你的世界》中提到了一个实验,将参与实验的学生被分为两组,A组学生的教室直接面对铁路,B组学生在环境相对安静的教室。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和测试, A组学生的成绩要明显低于B组学生。在这个实验中,导致学生成绩受影响的更深层原因是学生内心的自我暗示。他们面对杂乱的铁路噪音,内心就会烦躁、排斥,时间长了,就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因为铁路噪音,所以情有可原,渐渐地,成绩就真的不好了。
本书告诉我们如果人们一直处于杂噪和灰暗的构成环境里,日复一日,他们就认为自己只配过这样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设计别致、空间构造独特,装饰和色彩考究的新建筑时,不要觉得设计者在炫耀或者浪费资源,因为他们理解建成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说建筑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 为什么建成环境会给人带来消极感知;
· 为什么建成环境一旦固化,就意味着衰落。
一、建筑对人类影响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建筑对人类影响的实质是什么。
关于建筑与人类的关系,作者根据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书的开篇就总结说:建筑对人类的影响,本质上是以建成环境为启动物,为人类构建无意识行动图式的过程。
这话太学术了,要理解它,我们得先科普几个名词。“建成环境”是指包括城市环境在内的、为人类活动提供场所的人造环境,比如各种人造景观、商场、社区、公园等。“启动物”就是产生联系的元素,比如光照射到镜面会产生反射,光就是镜面的启动物。“无意识行动”就是不受理性掌控、会不自觉去做的动作,比如面对强光时举手遮挡眼睛,在公园里看见蛇会紧张等。
“图式”是指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种动态的、可以调整的认知,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习惯,比如早晨开车上班会选择那条最常走的路线,午餐点外卖也会在常吃的几家中选择等等。
那“建筑对人类的影响,本质上是以建成环境为启动物,为人类构建无意识行动图式的过程”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你出门去超市买牛奶,从开门的那一刻起,到你付账结束,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式。你所处的小区和小区的周边,就是你的建成环境;路上经过的走廊、电梯、绿化带、路上的红绿灯、超市的收银台……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启动物。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帮助你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式。
所以,我们生活中无数个看似理性的行为,或者习以为常的动作,其实都是无数个图式叠加的结果。
传统建筑学的观点认为,除了实用,建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侧重点在视觉上。比如你看到故宫,故宫给你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之后,你和建筑的联系就结束了。
但作者戈德哈根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建筑与人类的关系远不止这些。建筑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设计和元素,这些设计和元素都可以分解成无数个启动物,然后从各自角度和人类产生联系,从而全方位地影响人的感知和信念系统。
我们不妨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星期天早上,你准备去楼下常去的那家早点摊儿买点豆浆油条。你可以模拟一下你从起床洗漱完毕,到走到门前准备出门,你脑中想的是怎样的画面?我想,你肯定不会设计一条从来没走过的陌生路线到达早点摊。
这时候你脑中浮现的,肯定是最熟悉的单元电梯,然后是小区广场还有几个遛狗的邻居,接着你走出小区,最终到达早点摊。也就是说,在你开门之前,大脑已经把整个过程的图式提前建立好了。这条路线上的电梯、小区广场、街道甚至可能遇见的人都栩栩如生。在你无意识的行动里,这些东西就是各种不同的启动物,帮助你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式。
也就是说,你的潜意识在出门前已经告诉自己:我走的是一条早就习以为常的路,而不是一条陌生的路。
接下来我们继续假设:你的朋友也同样要去买早点,但他无论是居住的环境,还是周边的设施,都跟你完全不同。久而久之,你们就会形成一种认知,觉得自己完全属于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自己就是那个层次的人。而决定这个认知的重要前提,就是建筑。
作者戈德哈根认为,人类的百分之八十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而在这百分之八十的无意识行为里,建筑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羡慕一个富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豪宅;成功入职五百强企业,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高端大气的办公楼;和恋人确定了婚期,心里浮现的也是你们的浪漫小窝的样子。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无数个看似平常的图式,其实都充满了建筑的影响,建筑不仅仅坐落在地上,它们已经延伸到了我们的头脑中。
二、为什么建成环境对人类有如此深刻的影响
根据前面的讲解,你会发现,建筑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思维的想象,这就引出了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为什么建成环境对人类有这么深刻的影响?
作者戈德哈根在书中归纳了三点原因,分别是:综合感知和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自我暗示的意念叠加、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下面我们分别详细说一说。
首先说说综合感知和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
英国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逻辑,他说,周围物质会给人的意识一个信号,然后人的意识对物质进行反馈。三百多年来,这个关于意识活动的论述影响了西方很多人,就连建筑学也跟着被限制了。根据这个逻辑,很多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认为,建筑就是给人提供一种视觉参照,然后让人对它产生印象,仅此而已。
但根据现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建筑完全能够全方面地影响人的综合感知,在人的神经系统内部产生各种反应,从而让个体的综合感知和自身的神经系统产生交互作用。
那什么是综合感知呢?简单说就是涵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维度的感知体验。传统建筑学总是把目光聚焦在视觉上面,而忽视了其他感知方式的重要性,当然也就更看不到综合感知和神经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了。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远处眺望万里长城的时候,双眼一定会被长城的壮丽景色征服,这是视觉感知;然后走上长城,手摸着一块块墙砖时,就会由衷感受到长城的厚重与安全感,这种厚重的感觉,是由触觉所传递的;接着,我们再闻闻长城上面石灰和砖块的味道,又会体会到那股沧桑感,这又是味觉传导的;这时候,如果你和朋友各站在一个箭楼上,互相喊对方的名字,你还会体验到在苍茫辽阔的背景下,作为个体的无力与脆弱,这是听觉感知的。
一次长城之行,就能充分调动起各个感官,形成一种多维度的综合感知,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关于长城的很多个图式。
当然,光有综合感知还不够,我们的神经系统还会和综合感知产生交互。假如我们拥有了与长城相关的综合感知,那么我们的感知系统就会传递给神经系统这样一个信号:长城很伟大,中国历史很博大,身为中国人很自豪。
当神经系统接收到这种积极的信号后,就会变得兴奋。接下来,神经系统就会给感知系统一个正向反馈,让感知系统继续去体验这种兴奋、快乐、充沛的情绪,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认知就会跟着发生改变了。
以上说的是综合感知和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自我暗示的意念叠加。
长城这种伟大的建成环境容易让人形成积极的感知效应,那如果建成环境给人带来的是消极的感知,会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差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戈德哈根就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邀请了同一所学校的若干学生进行测试,他们的学校坐落在高架铁路旁边,学生们每天都会听到火车的轰鸣声。参与实验的学生被分为两组,A组学生的教室直接面对铁路,B组学生的教室与铁路之间隔着一排教学楼和一座操场,环境相对安静一些。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和测试,最终实验结果表明,A组学生的成绩要明显低于B组学生。
在这个实验中,环境噪音只是一个启动物,导致学生成绩受影响的更深层原因是学生内心的自我暗示。临近铁路的学生一开始被火车打扰时,内心立马会产生反感和排斥,但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觉得环境就是这样,自己学习不好也是情有可原的,渐渐地,成绩就真的不好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暗示完全是后天形成的。比如一个女孩,如果从小就被夸漂亮,周围人对她表现出的都是关心和喜爱,那她对相貌的自我暗示就会变得积极,然后越活越自信。
而建成环境对自我暗示的影响,远比周围人的评价高得多。
纽约富人区的孩子,早上从温暖的卧室里醒来,跟父母一起吃营养丰富的早餐,然后跟自己的宠物在院子里玩耍一会儿,就准备去私立学校上学了。到了学校里,他们看到的是精致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素质高又友善的老师,也就是说,他们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都是积极的建成环境,他们大脑中的无数个图式也都是这样,充满了美好的印象和乐观积极的力量,他们会觉得自己是配得上这种好环境的人,久而久之,就真的变成了那种别人家的优秀小孩。
再看看印度孟买贫民窟的孩子的建成环境是怎样的。这些孩子们早上被母亲叫醒,在拥挤的出租屋里吃完昨天的剩饭,然后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出门,一路上到处都是随地吐痰、便溺、和没有礼貌的喧嚣。到了学校后,冲进昏暗的教室,坐在螺丝钉都快掉了的椅子上,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哪怕是天才,也很难发挥出潜质来,因为建成环境提供给这些孩子的就是噪杂、压抑和灰暗。日复一日,他们就认为自己只配过这样的生活,只能呆在这样的环境里,成绩自然好不了。
古往今来,很多成大事的人都是先有念想,再有行动。如果周边建成环境总是在阻挠甚至扼杀人的美好念想,那环境里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体验。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设计别致、空间构造独特,装饰和色彩考究的新学校时,不要觉得设计者在炫耀或者浪费资源,因为他们理解建成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
最后我们再说说作者归纳的第三个原因: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
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人每天都是上班,下班,回家,三点一线,看见的建筑和风景是固定而单调的。所以一旦有时间,很多人会选择去爬山、郊游,亲近一下大自然,别以为亲近自然只是一种放松方式,其实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地球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存在只有短短几十万年,如果从人类进入大规模城市聚居阶段的时间算起,更是只有五六千年的时间。在我们的基因深处,更多的代码记录的还是关于自然的回忆。大自然完全不需要依赖我们人类,但只要想想没有阳光、空气、水,人类会怎么样,你就知道人类有多离不开大自然了。
事实上,古往今来,有很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来源于自然的启迪。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险胜袁绍,逐渐掌控了中国北方,但是袁绍一家在河北根基太深厚了,袁绍三个儿子的实力更是不能低估。
公元206年乌桓族[wū huán](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突然从东北出兵,攻破幽州,掳走了十多万户汉人。同一年,袁绍的小儿子袁尚和二儿子袁熙又勾结乌桓首领蹋顿[tà dùn],屡次骚扰边境,给曹操制造压力。
为了彻底统一中国北方,曹操亲自率军讨伐,成功平定了乌桓族。
公元207年,曹操大军凯旋,在路过碣[jié]石山的时候,曹操突然停下来。
大将许褚[xǔ chǔ]满脸不解,便问:“丞相,大军凯旋,您为何突然下马不前呢?”
曹操看了眼许褚,笑而不语,只是独自在碣石山前来回踱步。
谋士田畴[tián chóu]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走上去问曹操:“丞相,您巧用妙计,让袁家犬子和乌桓大败而逃,眼下应该早日返回许都设宴庆功啊,怎么在这里停下不走了呢?”
曹操一听,哈哈大笑,说:“此次大胜是众卿的功劳,我不可独占此功。眼下停留此处,不过是看见这山势巍峨高耸,心生感叹。”
曹操说完,就带着一班文臣武将走上山头。
曹操登上山头,迎风独立,眼前峰峦叠嶂,林木茂密,波涛汹涌,耳听到秋风瑟瑟、惊涛拍岸,不禁感概丛生,数年来艰苦征战的记忆都被唤醒,他环顾身后的能臣良将,内心涌动着挥师南下一统天下的王者豪情。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自然环境能够轻易地影响人,就是因为人类天生就爱自然,基因决定了人类亲自然的本性。
三、怎样改善我们的建成环境
接下来,我们看看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怎么改善我们的建成环境。
作者戈德哈根在书中也为我们总结了三个可供参考的办法,分别是:平衡好实用主义和真实需求的关系,保持空间元素的丰富性,保持建筑材料的动态弹性。这听上去也有些过于专业了,下面我们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法分别讲一讲。
1.平衡好实用主义和真实需求的关系
如果有人问:“荷兰和美国哪个国家的平均建成环境水准更高?”很多人可能会说,是美国。不过很可惜,这个答案是错的。作者戈德哈根告诉我们,荷兰的整体建成环境水平远远高于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荷兰的建成环境质量都让美国望尘莫及。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荷兰人口稀少,管理相对简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荷兰从政府到设计者,再到普通民众,都对审美有严苛的要求。这一点,房地产GDP占比很高的美国就做不到。美国的房地产经销商是要赚钱的,他们早就习惯了实用主义原则,把材料和施工建设方案都标准化,然后复制粘贴就可以盈利。像网格式建筑这种风格,就很受美国地产商的喜欢,因为它简单省事,很适合复制和推广。
但这种做法在重视审美和真实需求的荷兰人看来,是很糟糕的。以人体的感知来说,标准的正方形网格建筑并不符合我们的需求。当人类身处一个空间时,从本能上更希望构建一个六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原因很简单,因为六边形和三角形更稳固,会让人产生安全感。而美国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就把很多真实需求给过滤掉了。哪怕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和纽约的很多中产阶级居住区,房屋和环境的设计也都是千篇一律,完全不兼顾审美和真实需求。
所以,在设计建成环境的时候,我们要向荷兰人学习,务必平衡好实用主义和真实需求的关系。有了好的建成环境标准,人们才会住得舒适。
2.保持空间元素的丰富性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打造建成环境的第二个关键,就是要保持空间元素的丰富性。
科学家们做过很多“丰富环境”重要性的实验。比如,把两组小白鼠放进不同的环境中,第一组小白鼠的笼子里的环境非常丰富,有各种玩具和迷宫,第二组小白鼠的笼子里除了跑轮什么都没有。结果,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白鼠的大脑要比生活在贫乏环境中的白鼠发育得更好。虽然人和小白鼠有区别,但丰富的环境同样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同一个病房、病情相近的病人,如果一个可以很容易看到窗外的蓝天白云,另一个只能天天看墙壁,那前者恢复健康的指数也是要远远高于后者的。
很多成功人士的家里,不仅摆放着各种高品质的家具,还有形形色色的字画、雕塑、好酒名茶等东西。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环境丰富起来,这样潜移默化,人也会由内而外地变得丰富起来。
现在,我们的科学还没精确到可以算出元素丰富性和个体感受的直接数据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空间元素越丰富,个体的感受就会越好越积极。印度有一条街,街道的一边是生活设施丰富、环境优雅的中产阶级聚居区,对面是噪杂拥挤的平民聚落。经过调查显示,平民聚落一边的犯罪率明显高于中产聚居区。
所以,我们在构建自己的建成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把“丰富性”考虑进去。
3.保持建筑材料的动态弹性
我们崇尚美、追求美,但不可否认的是,审美也会疲劳的。再漂亮的人,看多了也会觉得普通,房子就更不用说了,住久了肯定会产生倦怠感。那么该怎么克服呢?答案就是要保持建筑材料的动态弹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上运动场馆“水立方”亮相之后,很多外国人都被惊呆了。震惊他们的不仅仅是“水立方”的外观,他们更惊叹“水立方”的动态设计。当近距离观察“水立方”的时候,会发现墙壁看起来是会动的,就好像涌动的水流马上要冲破墙壁,虽然只是利用技术模拟出了水浪涌动的情景,但这种动态的力量却给了人源源不断的刺激。
无论什么领域,一旦固化,就意味着衰落,甚至是退步。建成环境也一样,如果只是聚焦于静态,再好的设计也会失去新意。
总结
以上就是《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本书,我们认识了建筑对人类影响的本质。书中总结了建成环境能够影响人类的三个原因,同时提出了改善建成环境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只有丰富、动态而且能够满足人类真实需求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
建筑环境对人的塑造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忽略的,我们还是习惯按照传统的眼光看建筑,认为建筑是人创造的,要说影响也是人影响建筑多。读完这本书,你可能已经意识到,建筑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情绪、认知和幸福感,我们塑造着建筑,建筑也同时塑造着我们。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2161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苗远洋)
相关内容:
《奥斯维辛》|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
上次推送内容:
《论不服从》|什么是真正的服从?一个有信仰的君子如何说“不”。
史记·鲁周公世家|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各就各位。
《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从战后欧洲的快速复兴,看今日职场如何协作共赢。
【诺奖文学】《特雷庇姑娘》|你是否想过, 陌生来客原是故人?
本次同时推送: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再荒诞的问题也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
《人类群星闪耀时》|如何更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关键时刻?
《社会心理学》|如何避免破坏性的争吵?
《销售铁军》|如何运用阿里的六脉神剑?
【诺奖文学】《蜜蜂公主》|公主也是勇敢的,不怕困难的。
《诺曼风云》|诺曼人的全球征伐。
史记·夏本纪|开启了夏朝的大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下次推送:
《社会学的邀请》|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入门著作。
《卑鄙的圣人:曹操》上|一代枭雄的翻身之路。
《凯恩斯传》|英国政府为何如此推崇凯恩斯模式?
史记·匈奴列传|拍脑袋决策是企业领导者的大忌。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至关重要的三位统治者。
【诺奖文学】《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上)|生活会让人遍体鳞伤。
《绝非偶然》|如何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如何利用镜像神经元指导生活?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